學習對人慷慨(《智財教育—教導兒女智慧理財》系列之十一)
今日中國文化多麼需要這一種慷慨文化。《聖經》說:「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馬太福音10:8下)千萬不要讓孩子把新年看作是「發財」或是白白得到金錢的節日。
今日中國文化多麼需要這一種慷慨文化。《聖經》說:「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馬太福音10:8下)千萬不要讓孩子把新年看作是「發財」或是白白得到金錢的節日。
認識新娘子很久了,也知道她在情路上的跌跌碰碰,見過她在上一段關係訂了婚最終也要含淚分手是多麼艱難!今次她如此肯定的想與眼前這男子結婚,我為她感恩,也滿心期待看她披上婚紗,用非常確定的聲線宣讀誓詞。
「拜年」是對親人長輩的尊敬和關心,親身拜訪,誠心祝福,目的不是去「發財」,切忌心存貪得無厭的態度,不要只為了求得一封大紅包。在這方面,父母一定要趁孩子年幼時多加指導。
當子女年紀還小,尚未完全明白金錢的意義時,紅包不應該讓孩子私自動用。父母需要知道子女拿了多少紅包,有多少錢,替他們先行管理這些金錢。
紅包是長輩給孩子的禮物,有時也會包含稱讚、鼓勵和關愛的意思,那些微薄的金錢應該全屬子女個人擁有,不應該用來紓緩父母的經濟負擔。
紅包,對嬰孩沒有意義,嬰幼兒期收到的紅包錢,父母可以先代為保管。 入讀小學後的孩子,當拿到紅包,父母要教導孩子這些饋贈是上帝和長輩額外的恩典,小心運用能討上帝的喜悦。
中國傳統習俗,過農曆新年會習慣在紅包內放入金錢,由長輩分派給小朋友,又稱壓歲錢,表示把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其實,孩子自小收紅包,正是教導他們學習「慷慨捐獻」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