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每天給BB愛(「嬰幼兒靈命培育」系列之十八)
恐怖兩歲( Terrible two)的BB,確實較難相處,他要面對很多成長的衝擊,令到原本開始獨立自主的他,要跳回媽媽懷中獲取安全感,父母謹記要時刻持守嬰幼兒信仰成長的目標,就是讓BB經驗愛。
恐怖兩歲( Terrible two)的BB,確實較難相處,他要面對很多成長的衝擊,令到原本開始獨立自主的他,要跳回媽媽懷中獲取安全感,父母謹記要時刻持守嬰幼兒信仰成長的目標,就是讓BB經驗愛。
嬰兒認識愛便認識神。愛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如果說神是無處不在,那麼BB不論身處何方也需要經歷愛;要BB活在愛裡,便要有他所熟識和信賴的人天天去愛他。
家庭是學習管理情緒重要的地方。在家庭中可以學習尊重對方的感受,了解、認同家人的情緒。父母與孩子、祖父母共處, 如能成為好的傾聽者,有助培養家人管理情緒的能力。
嬰孩在成長過程中,很多時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令BB和父母出現情緒不穩,狀態不太好的情況,大家有機會發脾氣,如果父母能夠有些幽默感,這樣可讓自己和BB的生活較為輕鬆和容易些。
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勝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嗎?IQ爆棚是否等如出人頭地、社交出眾、生活開心?IQ是天生的,EQ是後天栽培的,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則靠後天鍛練強化出來的。
作為教會的導師和事奉人員,是最前線去接待嬰兒和家長的,他們亦是最想了解親子崇拜是怎樣進行,怎樣去講非語言的聖經信息,怎樣去安排親子互動式的崇拜。
家長育養嬰兒除了餵奶、換尿片、哄睡覺等照顧生理需要外,我們也需要關顧BB的靈命需要,這本書能夠幫助父母和祖父母認識BB靈命成長的進程,當中有理論,亦有教導如何在家中實踐。
父母是培育BB信仰發展,引領BB與神連結的一道很重要橋樑,神是非常樂於看見BB的屬靈生命成長。在你育兒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境況,你絕不會孤單,因為神參與其中。
BB不合作,背後一定有原因。從心理學角度看,這反映了父母對BB可能有過多的操控,或是過早要求BB培訓成完美模樣,要BB心理和靈性健康發展。父母要讓BB知道他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發展步伐成長,而BB犯錯是有機會可以重新學習的。
父母教養子女,很多時會聽取專家的意見,再從眾多的意見中,選取合乎自己理念的模式去教養孩子。父母分別承襲了自己原生家庭父母的做法,有時父母兒時的一些好或壞的回憶,會影響他去實踐這些育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