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愛思考(家庭猜情尋「孩子愛學習」講座之四)
父母望子成才,總希望孩子學習很多有用的知識,怎樣才能推動孩子想學習?首要是保有孩子對周邊事物的好奇心。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家長宜多安排課外活動的體驗,例如:旅行、做義工、做暑期工等,讓子女在不同的體驗中學習。
父母望子成才,總希望孩子學習很多有用的知識,怎樣才能推動孩子想學習?首要是保有孩子對周邊事物的好奇心。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家長宜多安排課外活動的體驗,例如:旅行、做義工、做暑期工等,讓子女在不同的體驗中學習。
孩子腦裡經常問:「學知識是為了甚麼?」父母可為子女安排實踐知識的機會,令知識可以學以致用,例如學習韓文後,「煲劇」時可以聽得懂韓劇的對句;安排去旅行用韓文溝通,令孩子感到滿足之餘,自然亦會有較大動機繼續學習。
有家長會用獎勵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但若太過聚焦獎品本身,而非活動本身帶給孩子的滿足感,便要認真考慮是否值得了。如果家長的獎勵不是要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而是看孩子是否比昨天進步。若父母關心的不單單是結果,而是關心孩子在過程中學了些甚麼?又或讚賞他們認真溫習的態度,相信是孩子心底的期望。
誰家父母不想孩子愛學習、喜歡讀書,自動自覺做齊功課,考好成績,不沉溺玩手機和社交媒體?家長首要撫心自問,要孩子愛上學習,到底為了甚麼呢?單單為了孩子讀書識字?有些父母因為面子,想在親朋戚友面前炫耀,故希望孩子成績好、讀神科,將來從事世人眼中的優越工作?
為伴侶營造精心時刻(Quality Time);送貼心禮物(Receiving Gifts)給伴侶;透過服務行動(Acts of Service),真誠地為對方服務等,都是很好的行動用以表達關愛。 讓我們學習重視太太、丈夫所重視的,與伴侶恩愛到終老,一起追求聖靈所結的屬靈果子。
你喜歡以身體接觸(Physical Touch)來表達愛意嗎?良好的身體接觸可以達到表示親近、關心、安慰、照顧等;如果伴侶的主要愛語是身體接觸,你便可盡量用身體接觸來溝通;但如果他/她的愛語是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 一句發自內心關懷的話,最令人窩心……
婚姻專家Gary Chapman 認為,愛意的表達和接收是透過五種基本語言,包括:肯定的言詞、高質素的相聚時刻、貼心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你和伴侶屬於哪一種呢?來試試參加網上測試,找出你的愛之語吧!
人最深層的情感需求,就是被愛。每一個人都需要被愛,愛人與被愛的感覺能大大提升人的幸福感。學習愛人與被愛,是人生最大的收穫。知道彼此的愛語能更了解自己和他人;能與關心的家人、朋友更親近;能有勇氣表達愛與情感;能了解過往的人際關係為何失敗⋯⋯
「我明明很愛她,換床單、換燈泡、又送花,又買禮物⋯⋯為甚麼她總是感受不到我的愛?」蓋瑞.巧門博士(Dr.Gary Chapman)提出愛的五種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透過聆聽今集講座,你可以學習什麼是愛的語言。了解自己,明白對方要怎樣的付出方法,才令對方感受得到愛,對方能夠「收到」,自然...
父母理想的施教是恩威並重,重要原則是聆聽和講道理,但家家有本難諗的經,理論歸理論,實行起來殊不容易。天下父母誰不想子女喜愛讀書,學業成績佳?但子女偏偏愛玩,只管追求開心與自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