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何家惠
見到家中的孩子每日機不離手,就算他有多少個理由和藉口:做功課感到很大壓力?抑或做完功課獎勵自己輕鬆一下?又或功課太難想逃避一刻?有時爸媽看在眼裡或不由分寸破口大罵,甚至怒火中燒,一發不可收拾……究竟今時今日的爸媽怎樣才做到不惹孩子的氣、又不失恩威呢?馮太和兒子熙舜拉鋸近兩年的親子關係,如何走過來,慢慢修補磨損、建立復和?
今年升讀中六的熙舜,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已有打機習慣,不論暑假或考試期間都會經常打機,他更有整天24小時待在家裡打機的記錄。
「但我係會讀書後打機,每次都玩幾小時;有時讀書有不懂的地方,又會打機;打機會增加自己沒有讀書的內疚感,所以打機後就一定會去讀書。」熙舜不是沉迷打機的習慣,好像說來有理。
對兒子這樣打機的習慣,馮太一直感到很不理解,她認為從前的人對學業很緊張,沒有人會長時間打機,兒子讀書時又打機,考試時也會打機,簡直是浪費時間的行為。
日打夜打 媽媽滿腦子問號
這種積壓的困惑久而久之讓馮太開始生怒氣。每次遇見兒子不解的行為,馮太便會向兒子發脾氣……「邊有人會咁做嘢!」「咁你想點?」
馮太的丈夫於2013年因病過身,大女兒在外國工作,她要母兼父職獨力養育兒子,難免感到壓力,亦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當我工作回家覺得很累時會容易發脾氣,有時我都不知自己在鬧些什麼?」
面對媽媽的怒氣,熙舜選擇有道理就聽,沒道理就不理會;有道理就認錯,沒道理就不改。「當媽媽有情緒時,我會離開,如果是我犯錯,我會認錯,但若果理虧的不是我,我便會企硬。」孩子漸長,學做大人,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因工作關係不能經常陪伴兒子,每年暑假馮太都會安排熙舜參加暑期活動,讓他好好學習和充實。2015年,從前大都順從媽媽意見的熙舜,竟然拒絕了媽媽那次暑期活動的安排,令她大惑不解。
媽媽命令 兒子抗命
孩子踏入青少年期,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我覺得暑期活動沒有用,不論母親怎樣鬧,我那次就決定不參加。」
「我覺得為兒子好的,他卻不接受,我認為暑假用來打機是浪費時間,但他卻持相反意見,大家各有各看法,難以溝通下去,令大家都十分不快。」這次讓馮太驚覺母子溝通出現了問題。
又有一次,好朋友在日本給熙舜買了手信,是一個石頭人娃娃。馮太害怕有邪靈,要求兒子把他丟棄,但遭到強烈反對。
「好朋友送的禮物,很有紀念價值,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當時覺得媽媽給我不是選擇權,而是命令。我的意見不被接納,感到很憤怒。」
其實,馮太母子關係不算差,但一再的衝突,令馮太感到迷失,所以決意尋找方向、尋求改變……(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