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上帝的媒介

蔡廉明與太太、兒子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撰文:小敏

 回應神的召命,是基督徒一生的課題電影《十年》監製之一蔡廉明(Andrew)初出道十年在IT業工作,曾任香港新浪網製作總監,至2004年因大病重回二十多年前上帝對他在電影與媒體的呼召。距離《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已過兩年,Andrew對「媒體」一詞有更深邃的演繹,除了透過電影帶出的訊息外,他在崗位上怎樣待人處事、一言一行,透過自己「可以帶出一個怎樣的訊息」更為重要。

 

Andrew早於大學畢業前、在突破影音中心實習期間,神已經讓他看到媒體的影響力,然而傳理系畢業後,Andrew未有入行發展,卻轉闖IT業,首十年,Andrew曾到IT人夢寐以求的美國矽谷、一間初創企業工作,且職級愈做愈高,曾任香港新浪網製作總監,經常香港、北京兩地走。

回望那十年,Andrew坦言他找不到自己的召命,期間太太曾鼓勵他修讀神學,但Andrew卻表示沒有興趣,太太建議他不如修讀工商管理碩士(MBA),至少與他從商有關,Andrew卻表示:「我話唔使啦,完全無動力,覺得自己幾好,有份工,又幾穩定。」

被問及當時所追求的人生目標,Andrew坦誠分享,當時追求的是事業上的成功:「都係男人果種,30幾歲,都係思考自己嘅事業,果時已經做到好高級,雖然唔係一間好大嘅公司,有想過如果冇那個病,當時嘅我或者只會再搵過間大啲嘅公司、做個更高嘅職位。」

《十年》於戲院只獲短暫上映,隨後於社區及教會放映,圖為Andrew在教會舉辦分享會。(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病後的覺醒

與其說是「迷惘」,Andrew認為用「太過安逸」形容自己當時的生活更為貼切,他笑言直至上帝出手,2004年患了一場大病,腦內被驗出有高爾夫球般大的良性腫瘤,才提醒自己,神起初對他的呼召。

Andrew表示,出院後的兩個重要片段,改寫Andrew往後的人生道路。其中一次是弟弟鼓勵他讀神學,另外一次是在家安靜、靈修時,Andrew清楚感受從神而來的感動:「 『Andrew:我預備你30幾年,你要去服侍我,我俾咗好多恩典你。』果刻好清楚,係神預備咗我咁耐,我真係要放手,去跟從神。」

會否認為在IT業工作那十年時間是浪費了?Andrew直言:「我成日覺得神安排我哋做嘅事,唔會嘥⋯⋯那十年建立了我很多東西,我學做人、建立人際網絡,係學識好多嘢嘅階段。」

Andrew在南韓釜山電影節出席記者招待會,公佈拍攝《十年》國際版。(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結合電影、
IT和神學

Andrew身邊的道學碩士同學,畢業後便牧會,然而Andrew卻有不一樣的選擇,他表示,由面試入讀神學的那一刻,他已經清楚自己不是牧養教會,只想回應上帝起初對他的呼召:「我同神祈禱,祢俾我將來嘅服侍,都係用返我過去嘅經歷,包括電影、IT,結合神學、結合返祢嘅信息。」

上帝回應了他的禱告,Andrew神學畢業後加入突破機構,負責影音及數碼媒體,鼓勵青少年拍片,至2015年憑電影《十年》闖出名堂,結合的便是媒體與神學,Andrew表示,透過媒體帶出信息,讓人看完《十年》後有所反思,他確信基督教的信仰不單只停留於教會,更是與社會有密切關係。

自己所言所行就是見證

兜兜轉轉20年,Andrew回到神起初的呼召,被問及想透過媒體帶出甚麼訊息,Andrew的答案是對「媒體」一詞有更深邃的演繹。他表示,除了所進行的拍攝計劃所帶出的訊息外,他反而認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自己可以帶出一個怎樣的訊息」更為重要。

《十年》在日本戲院正式上映。(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表示:「這兩年接觸咗好多唔同嘅人,擔任唔同嘅評審,你點樣去做嘢,點樣去同人相處,簡單點就係基督教所講嘅見證,我個人係點⋯⋯」Andrew直言「十年電影工作室」並非大型電影公司,但只要有空間便會去做,希望能給予年青人更多機會,《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意義並不是片酬多、有更多戲拍,而是自己如何在此崗位上發揮影響力、作見證。

「我都唔知下套戲會唔會有人睇、有人欣賞,但最重要係盡力做好,所謂帶著使命去做⋯⋯好吊詭嘅係,你做電影、做媒體,好多時你有想傳遞嘅訊息;但係去到尾,原來領受神喺過程中要我哋去做嘅事,先最為重要。」Andrew說。(二之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