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交益友(「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十九)
父母要教導孩子交甚麼朋友,不要等孩子交了些父母不喜歡的朋友時,你才叫孩子疏遠他們。建議父母可多分享自己是如何選擇朋友,譬如說:「他很博學」、「他心地很好」,「他很樂意幫人」、「他很幽默風趣,跟他一起很開心」其實是在指引孩子將來可以交這類朋友。
父母要教導孩子交甚麼朋友,不要等孩子交了些父母不喜歡的朋友時,你才叫孩子疏遠他們。建議父母可多分享自己是如何選擇朋友,譬如說:「他很博學」、「他心地很好」,「他很樂意幫人」、「他很幽默風趣,跟他一起很開心」其實是在指引孩子將來可以交這類朋友。
到親友家拜年,孩子收利是,是應得的嗎?是人家欠你的嗎?其實長輩給予利是,是想祝福孩子,父母在這時刻正好教導孩子:「你既然得到這祝福,你可以怎樣祝福別人?」父母願意引導孩子把利是錢用作祝福別人嗎?
一般人會把「貧窮」二字放在一起,到底是甚麼意思呢?貧,意指缺乏的意思;窮,是指山窮水盡,沒有出路;但我們的天父不會叫我們沒有路走,天父總會給我們開一條出路。 所以,我們可以貧,但我們從來不窮。
拜年收利是發財的機會?抑或是帶著祝福去拜年? 記得小時候隨父母到長輩家拜年,老人家用紅紙包裹著吉祥字句,例如: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等等;隨著油印機的發展,大量印製利是封,後來才慢慢演變成把金錢放入利是封內。
孩子抱有怎樣的態度拿取零用錢?他們會認為父母給予是恩典?抑或是「應得」的呢?藉著給孩子零用錢,正是教導「親情無價」的好機會。 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曾說:「金錢不能換來感情⋯⋯所以,我寧願多關心你們,培養我們之間的感情。因為在關愛面前,金錢就顯得無能為力。」
社會上有關精神情緒的問題愈見嚴峻,教會可以怎樣跟受著情緒困擾或經歷精神病患的肢體同行?在接納和融合當中,又會遇到那些挑戰?教會又可否主動出擊,服侍和牧養社區上的精神復元人士?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兩位在這方面服侍了多年的牧者,跟各位分享和交流: 1. 教會在精神復元群體的事工模式和手法 2. 牧養復元人士的方向和使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