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零用錢也有學問(「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十四)
為甚麼要給孩子零用錢?何時開始?給予多少?值得每個家庭深思。 父母給予零用錢,是要負責教好孩子正確用錢的觀念。切勿作為家務勞動的報酬、孩子聽話的打賞、優異成績的獎勵、隨時取用的提款機、爸媽愉悅的打賞。
為甚麼要給孩子零用錢?何時開始?給予多少?值得每個家庭深思。 父母給予零用錢,是要負責教好孩子正確用錢的觀念。切勿作為家務勞動的報酬、孩子聽話的打賞、優異成績的獎勵、隨時取用的提款機、爸媽愉悅的打賞。
哲學家盧梭(J-J Rousseau)曾說:「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自己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在成人後學會怎樣保護自己,教他經得起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乏放在眼裡;教他⋯⋯堅毅地活下去。」 父母需要這樣的眼光,磨練,對孩子不是壞事;恰恰相反,磨練,是對孩子未來人生最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主要對象:家長、照顧者、教師、兒童及青少年工作者 主講嘉賓: 劉美娟博士(臨床心理學家、註冊社工) 講題:行在平穩連繫路上 關志健博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 講題:源頭減壓
兩種截然不同的教養方式。第一種父母心態是:「阿仔,你唔掂㗎!等我來幫你啦!」心想孩子做不來,所以追著孩子餵食餵奶;第二種是:讓孩子自己餵自己食,開始時或許食到天一半地一半,但孩子慢慢便可以學習起來。
盼望我們的家,不只是看重關心和祝福自己家人,我們得到祖蔭的助力,一家感恩知足,亦慷慨跟人分享,愛鄰舍,也愛鄉里。信徒愛上帝的家,要投資永恆,可考慮對以下作出奉獻,例如:培訓工人、本地宣教、普世宣教、教會特別專案的需要、拓展文宜、社區關懷。
父母處理遺產,是教導子女「自強不息」觀念的好機會。可以藉此教導子女不要做倚賴的人,不要只等待繼承、不勞而獲的心態,鼓勵子女靠主恩典,自食其力,靠主成就自己人生的目標。
甚麼是孩子想要的?甚麼是孩子需要的?有智慧的父母需要清楚界定這三項:權利、需要和慾望。 甚麼是權益?父母不能不給予孩子的,例如:受教育、隱私等,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父母不要老是偷看孩子的日記或電話,這會惹怒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