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情緒是錯的嗎?(「哀傷輔導與靈性陪伴」系列之二)
小孩嚎哭,常聽見大人說:「你喊乜鬼,咁少事就喊?」在大人眼中孩子是扭計,但小朋友是在流露情感,正在「講緊嘢」,大人聽得明白嗎?上帝造人,每個人都有情感,然而,我們活在沒有情感的世界,不容易隨時隨地流露人的情感。
小孩嚎哭,常聽見大人說:「你喊乜鬼,咁少事就喊?」在大人眼中孩子是扭計,但小朋友是在流露情感,正在「講緊嘢」,大人聽得明白嗎?上帝造人,每個人都有情感,然而,我們活在沒有情感的世界,不容易隨時隨地流露人的情感。
夫婦可以成為屬靈密友,在靈命成長上彼此扶持嗎? 如何促進夫婦二人的溝通,和建立同心禱告的生活? 上帝為我們安排的配偶,既是生活及育兒上的伙伴,更是靈肉相連的屬靈密友。 講員:陳芝瑛女士 對象:基督徒夫婦、已婚人士
面對死亡,人會經歷怎樣的哀傷階段?根據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e and Dying)一書提到的五個階段,也適用於面對摯親死亡,以及生命歷程中各種災難、突變、失去⋯⋯人必須經過這種哀傷或低沉,方能接受失去,並看見失去之後的好處,接受這改變。...
哀傷承受的痛苦,有時真是欲哭無淚,怎麼辦?你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紓緩痛苦,例如:寫作、唱歌、聽歌、看電影等。有些人在辦理喪事期間,因為要兼顧的事情實在太多,根本沒有空間傷心流淚,但不必感到內疚,那就接受自己是這樣吧。
摯親離世,無論是成人抑或小孩,都要一起面對哀傷。大人需關注小朋友是否有情緒或倒退行為,例如:發惡夢、尿床、偷東西等,這是哀傷背後無法處理的事情,或可透過遊戲治療紓緩感受。每人總會有關心自己的朋友,成人可向一些深交又信任的友人,訴說心中的鬱結。
長者離逝,為人子女或已有心理準備;若然驟然失去子女,準沒想過子女在那麼年青力壯時離逝,為人父母的心裡倍感傷心難過, 如何走過哀傷?父母不想勾起難過的感覺,暫時不想提起傷心事是可以理解的。如雙方不想即時說出來,或可選擇書寫心情,彼此紓發情感;又或聆聽一些令人感安慰的詩歌。
摯親逝世,令人難受,很多時逝者有一番好的心意,很想在世者能夠體會到,透過療傷對話,當追憶細想逝者遺下來的說話時,會發現當中原來有很多祝福。媽媽在生時性格堅強又幽默,她留下來的談吐、精神、人生態度等,下一代雖然不想憶起傷心事,但可以想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例如學習逝者正面的精神,自己也會感到安慰。
你的子女有那些性格強項有待發揮呢?子女在家中感到幸福嗎?他們有甚麼夢想呢?他們敢於追夢嗎?這講座透過「正向教育」及「火伴師」的理念,裝備家長培育青少年人有正向的品格及敢於追尋夢想。 講員:束濟良先生 對象:兒童及青少年的家長
就算是兩夫妻,同樣都經歷過喪失父母的事實,但情境不一樣,二人的感受都會不盡相同,那時候,就得承認真的未能同感對方的感受。療傷對話的意思,是透過兩夫妻的聊天,回想這段哀傷期的點點滴滴,奇妙的是,透過對話,很多時會把一些懸疑,拼湊出有意義的事情來。
親人驟然離逝,令人意想不到,這段日子有時連往醫院探病機會也欠奉,既感遺憾,又倍感傷心,有誰能親會呢?就算身邊最親密的配偶也未必明白。太太喪失摯親感到失落,丈夫很多時認為沉默最是穩陣,太太卻會覺得丈夫太冷漠。換轉是太太安慰丈夫會好些嗎?可能丈夫又不太懂表達情緒。原本恩愛夫妻,不知如何面對,應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