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孩子多元能力(「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八)

玩出孩子多元能力(「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八)

藉玩遊戲,父母可以很快和孩子建立起關係,再加上一句有效的讚賞,例如:「我好欣賞你啱啱用5粒骰,創作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除了不同的圖像元素,一些呈現不同情緒面貌的「公仔」,例如:不滿、憂愁、憤怒、惆悵等,也可大派用場,幫助孩子流露情緒,甚至發洩情緒。

從父母日常做起(「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七)

從父母日常做起(「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七)

如何灌輸孩子價值觀?當孩子表現不開心,或做錯了事,父母可待他情緒稍為穩定之後,再慢慢跟孩子傾,究竟做了些甚麼令這情況發生?留意在過程中孩子有甚麼值得表揚的行為,例如,他主動來跟爸媽認錯,又或孩子願意承擔後果,想方法彌補,父母不妨不吝表揚,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具體讚賞孩子表現(「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六)

具體讚賞孩子表現(「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六)

如何在遊戲的過程中,透過與孩子對話,加深子女的責任感和歸屬感?父母傳遞「我⋯⋯」的訊息(I⋯⋯ message),用關懷而非責罵和懲罰的態度,向孩子表傳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是使孩子有機會在顧及成人的感受下,改變或調節自己的行為。另一招是有效的讚賞(Effective Praise),具體地讚賞對方的行為表現。

玩情緒咭認識自己(「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五)

玩情緒咭認識自己(「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五)

13至21歲的青少年,是人生中探索及建立自我的階段,有時會受到衝擊,並感到迷惘,包括:選科的抉擇、事業的發展、交友的決定等,需要不斷認識自己,以及慢慢掌握前途發展的方向。合適的桌上遊戲,有助青少年在遊戲中認識自己的長處及弱點,對前途肯定有幫助。

玩遊戲學輸贏(「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四)

玩遊戲學輸贏(「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四)

玩具各式各樣,有些玩具能夠引發孩子的想像力,增強成功感,以及表達不同的情緒,例如透過一支蠟筆和圖畫紙,孩子可自由創作畫一幅畫送給媽媽,把內心深處的想法表達出來。紙筆遊戲如:畫鬼腳、天下太平、過三關等,家長可以教導孩子如何面對輸贏。

玩遊戲表達心情(「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三)

玩遊戲表達心情(「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三)

玩具有不同種類,孩子透過玩遊戲,不知不覺把日常生活的情緒投射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家長從中可理解孩子心裡在想些甚麼。透過玩具這種非正式空間和媒介,爸媽不妨放下平日的尊嚴,放鬆嘴臉,當大家玩得開心,孩子發現爸媽喜歡跟自己玩時,既可拉近距離,亦有助建立彼此關係。

玩得要夠技巧(「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二)

玩得要夠技巧(「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二)

跟孩子遊戲,有很多方式,可以從孩子日常的話題、興趣等入手展開對話,例如:文字、圖畫、唱歌、故事或玩具,幫助孩子表達自己。遊戲帶來潛移默化的果效,孩子可以變得更加自信、更能自我接納、承擔更大的自我責任、自我控制等等。

你懂得和孩子玩嗎?(「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一)

你懂得和孩子玩嗎?(「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一)

美國遊戲治療協會(Association of Play Therapy-APT)定義遊戲治療,是可以建立一種人際歷程,遊戲治療師使用遊戲,例如:煮飯仔,可協助個案預防或解決心理困擾,以達成正向成長與發展。 家長也可跟孩子一起玩遊戲,藉這最自然的溝通方法,幫助兒童穩定情緒。

青少年事工導師及幹事文憑/證書課程

青少年事工導師及幹事文憑/證書課程

合辦:輝哥教室、福音證主協會 導師:伍德輝牧師(輝哥) 為教會培育人才,提供實用知識、經驗、技巧和工具,裝備青少年事工導師及幹事,使能在實務上配合教會牧養年青人,建立他們成為門徒。課程對象是青少年事工導師或幹事;有志投身於青少年事工的基督徒。2021年1月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