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和孩子玩嗎?(「遊戲培養子女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系列之一)
美國遊戲治療協會(Association of Play Therapy-APT)定義遊戲治療,是可以建立一種人際歷程,遊戲治療師使用遊戲,例如:煮飯仔,可協助個案預防或解決心理困擾,以達成正向成長與發展。 家長也可跟孩子一起玩遊戲,藉這最自然的溝通方法,幫助兒童穩定情緒。
美國遊戲治療協會(Association of Play Therapy-APT)定義遊戲治療,是可以建立一種人際歷程,遊戲治療師使用遊戲,例如:煮飯仔,可協助個案預防或解決心理困擾,以達成正向成長與發展。 家長也可跟孩子一起玩遊戲,藉這最自然的溝通方法,幫助兒童穩定情緒。
合辦:輝哥教室、福音證主協會 導師:伍德輝牧師(輝哥) 為教會培育人才,提供實用知識、經驗、技巧和工具,裝備青少年事工導師及幹事,使能在實務上配合教會牧養年青人,建立他們成為門徒。課程對象是青少年事工導師或幹事;有志投身於青少年事工的基督徒。2021年1月開課。
子女的「行為問題」,往往是成長必經的路徑,或是父母處理不當所致;有父母恐防子女再次犯錯,便不斷阻止、囉嗦、批評⋯⋯但爸媽切記,這是大忌。 別忘記,錯誤學習是刻骨銘心而有效果的學習。如果孩子犯錯,父母可坐下來跟他一起檢討,進入他的經驗世界,聽他犯錯的經過,然後跟他商討下次可以做些甚麼?不做甚麼?以免重蹈覆轍。
全球最快樂的兒童,得分最高在荷蘭;荷蘭父母懂得放手,香港父母懂得放手嗎?父母一味催谷子女,強迫子女做不鍾意的事,有時會適得其反;感性孩子與生俱來欠條理,父母硬要他變成理性,以「逆格」方式施教,最後培養出不快樂的孩子。
人誰無過?孩子在外做錯事,已經夠慘,回到家又給父母大興問罪之師:「有冇搞錯?你成日都係咁?」就令他更加沮喪;故千萬不要讓子女在錯誤中產生恐懼及挫敗感,需知道自信心是子女健康成長的本錢。
孩子走步向輕生自毀是一條不歸路。如果孩子屬感性,當腦袋充滿負面情緒,便不能理性起來,在感性世界裡越跌越深,墮至深谷,便感到絕望,不想活下去。孩子的人生若被父母主導規劃,根本沒想過孩子是誰?沒問過孩子想做誰?就一廂情願把自己性格特質強加在孩子身上,自然比死更難受。
為人父母,你有否深入認識子女的思想、感受和經驗世界,包括他們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天份、能力、興趣及熱衷所在?如果孩子拿捏得到自己熱衷之處,父母不用驅動,孩子內心已經有成長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
有調查顯示,21世紀成長的子女,功課、考試壓力越來越大,課外活動奇多,令孩子欠缺個人空閒和時間,感到不快樂。三個世界中,父母要呵護的是孩子的感受世界,孩子感受良好,只要快樂,其理性邏輯思維的發揮自然好,有助他讀書、做功課、考試,事半功倍。
面對80後、90後、00後的子女,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今日面對怎樣一個世界?電子世代文化帶來的衝繫。孩子面對千變萬化、節奏急速的資訊泛濫世界;後現代文化的衝擊,他們否定絕對的真理、道德觀念下行、人際疏離、物質主義、不重承諾、抗拒權威、拜金主義、自我中心、欠缺人生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