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先儲蓄後消費(「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二十二)
有些年青人每月收到薪水,除了支付衣食住行固定的開支,當慾望心起,便想消費,結果成了「月光族」,把每月薪水都花清光,有些甚至入不敷支,導致負債累累。 父親應教導孩子先儲蓄,支付固定開支後,才選擇性消費,這是重要的。
有些年青人每月收到薪水,除了支付衣食住行固定的開支,當慾望心起,便想消費,結果成了「月光族」,把每月薪水都花清光,有些甚至入不敷支,導致負債累累。 父親應教導孩子先儲蓄,支付固定開支後,才選擇性消費,這是重要的。
工作賺取的金錢,可以應付生活所需,可以助人,可以致富。「不勞而獲之財必減少;逐漸積蓄的必增多。」(箴言十三11)聖經責備那些懶惰不肯作工的人,卻教導人要儲蓄。當孩子漸長,父母便要教導錢財是來自己勞動所得的。
就讓我們在復活節前40天預苦期間,思念獨一的耶穌基督,因祂甘願受苦,為世人得享與創造主復和。 我們將會在插畫師、黑白攝影藝術家、香薰燭師的陪伴下,一同經歷由苦到甜。 邀請你與喜愛的人同來,從多重感觀—視/聽/嗅/嚐/觸覺、碰觸內心感受、思念基督的苦,並感激基督犧牲拯救,叫我們與神復和,隨時可親近神,領受禮賜,由衷喜...
你家孩子有儲蓄習慣嗎?如果孩子沒有儲蓄習慣,就容易變成一種興消費的心態,對使用金錢的觀念越來越糊模,很可能將來成為「月光族」,將收取的薪金,每月都花光,完全沒有機會儲蓄。儲蓄是教導孩子計劃未來,積攢財寶在天的好機會。
如果人生是一條跑道,陳啟興牧師(Paul 牧)說,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態度。由沉迷賭博到進入聯交所做金融,Paul 牧之後拿起聖經讀神學,做完教會堂主任,兜兜轉轉,今日出任銀行業福音團契總幹事,牧養金融同業。且聽Paul 牧跟大家分享,如何經歷掙扎、尋索、等候,行步見步 。
父母要教導孩子交甚麼朋友,不要等孩子交了些父母不喜歡的朋友時,你才叫孩子疏遠他們。建議父母可多分享自己是如何選擇朋友,譬如說:「他很博學」、「他心地很好」,「他很樂意幫人」、「他很幽默風趣,跟他一起很開心」其實是在指引孩子將來可以交這類朋友。
到親友家拜年,孩子收利是,是應得的嗎?是人家欠你的嗎?其實長輩給予利是,是想祝福孩子,父母在這時刻正好教導孩子:「你既然得到這祝福,你可以怎樣祝福別人?」父母願意引導孩子把利是錢用作祝福別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