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快樂嗎?(「認識孩子的三個世界」系列之五)
孩子走步向輕生自毀是一條不歸路。如果孩子屬感性,當腦袋充滿負面情緒,便不能理性起來,在感性世界裡越跌越深,墮至深谷,便感到絕望,不想活下去。孩子的人生若被父母主導規劃,根本沒想過孩子是誰?沒問過孩子想做誰?就一廂情願把自己性格特質強加在孩子身上,自然比死更難受。
孩子走步向輕生自毀是一條不歸路。如果孩子屬感性,當腦袋充滿負面情緒,便不能理性起來,在感性世界裡越跌越深,墮至深谷,便感到絕望,不想活下去。孩子的人生若被父母主導規劃,根本沒想過孩子是誰?沒問過孩子想做誰?就一廂情願把自己性格特質強加在孩子身上,自然比死更難受。
為人父母,你有否深入認識子女的思想、感受和經驗世界,包括他們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天份、能力、興趣及熱衷所在?如果孩子拿捏得到自己熱衷之處,父母不用驅動,孩子內心已經有成長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
有調查顯示,21世紀成長的子女,功課、考試壓力越來越大,課外活動奇多,令孩子欠缺個人空閒和時間,感到不快樂。三個世界中,父母要呵護的是孩子的感受世界,孩子感受良好,只要快樂,其理性邏輯思維的發揮自然好,有助他讀書、做功課、考試,事半功倍。
在疫情下,本港失業率高企,各行各業都掙扎求存,裁員結業日日發生。很多 人生活在各種艱難中,電影《麥路人》,是以一班因不同原因以「麥記」為家的同路人為主軸,反映社會上鮮為人知的一面;每個角色的設計,都帶著一份處境性的無奈,看罷,反而令我問自己,這個我所愛,我所成長的城市,實在病了,我能為她作些甚麼?
在教養兒童,處理他們情緒的同時,父母會否也檢視自己的情緒指數如何?在教導中是否帶著你的情緒?基於最新的腦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研究,這工作坊提供有效方法,幫助父母提升情緒智商 (EQ)和溝通能力,成為孩子的榜樣、教練和「腦朋友」。
要培養高自尊感和高成就感傾向的學生,一定要把成功歸因於內在不變的因素,例如:品格,孩子夠勤力、腦筋「轉數快」等;但要把失敗歸因於外在能夠改變的因素,例如:塞車、樓上裝修等。這樣可讓孩子保持高自信心的狀態,因為高自信會影嚮高成就 。
幫助子女增強抗逆力,要建立正向思維。家長需以身作則樂觀面對失敗和困難,幫助子女從新角度看事物,教導子女多感恩,幫助子女明白現在失敗不代表將來失敗。把困難視作挑戰,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