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金錢的奴隸(「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六)
父母透過施予教育,可以教導孩子祝福別人的屬靈功課;透過工資教育,教導孩子忠心、知恩報恩;透過消費教育,教導孩子過簡樸生活;透過信用卡教育,教導孩子避免轄制的功課;透過投資教育,教導孩子信靠上帝;透過遺產教育,教導孩子自強不息;透過生命教育,教導孩子做一個忠心良善的管家。
父母透過施予教育,可以教導孩子祝福別人的屬靈功課;透過工資教育,教導孩子忠心、知恩報恩;透過消費教育,教導孩子過簡樸生活;透過信用卡教育,教導孩子避免轄制的功課;透過投資教育,教導孩子信靠上帝;透過遺產教育,教導孩子自強不息;透過生命教育,教導孩子做一個忠心良善的管家。
錢財背後隱藏很多元素,可以用來塑造一個孩子的品格。透過零用錢教育,我們可以教導孩子親情是無價的。孩子作奉獻,不是伸大手板向爸媽要錢,而是教孩子用自己可以作其他用途的金錢來捐獻,那種奉獻才有意義。
一個從敬拜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從小遵守律法,父母一方面教育孩子認識和遵守上帝,另方面又期望孩子出人頭地;然而,在金錢掛帥的社會追求成功,離不開追名逐利,多增財富,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
當父母退休後要處理自己一生所積攢的錢財,如何訂立遺囑?如何處要身後的財產?如何準備有一天向神交帳,正是一個教導孩子的好時機。 當基督徒父母離世,把一生積取下來的產業十分之一歸給上帝的人,可謂少之又少 ,到底我們該如何教導子女處理遺留下來的產業呢?
孩子甚麼時候對金錢感興趣?當孩子知道錢財的威力時,大概入學後,在社會世俗生活氛圍下,和朋友一起經常提到錢,孩子開始起慾念,想擁有一些東西時,購物就要和金錢掛勾時,自然對錢產生好奇。父母要懂得抓緊每一個教導的時刻。
這是一個沒有錢萬萬不能的世代嗎?人渴望擁有財富,但事實上,他們真正的需要往往是內心的滿足。你有教導孩子有關錢財的觀念嗎? 你教導孩子理財的依據是甚麼,是你自己的看法?還是聖經對錢財的看法?你孩子對錢財的觀念有扭曲的地方嗎?
花花世界,人心詭詐,子女進入凶險的社會,如同羊進入狼群。透過此講座與工作坊,讓信徒父母知道錢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需要忠於上帝的托付,教導子女正確管理錢財的觀念,塑造討主喜悅的品格。 對象:家長(子女就讀幼稚園至小六)、家庭同行者、牧者、兒童導師 講員:鄭偉樑博士(資深家庭教育導師、成人主日學導師,在加拿大從事教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