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情緒有出路(「尋找失落的根源」系列之九)
有些人已經接受和面對自己悲傷的情緒,並已接受治療,為何心裡仍感空虛? 那份空虛感,未必一定是悲傷,可能是人生階段的轉變、或是危機的出現,例如,人到了退休階段,不知往後日子怎麼過?不知道人生的意義?那種空虛感便油然而生,可留待自己探索,亦可與友人傾談討論。
有些人已經接受和面對自己悲傷的情緒,並已接受治療,為何心裡仍感空虛? 那份空虛感,未必一定是悲傷,可能是人生階段的轉變、或是危機的出現,例如,人到了退休階段,不知往後日子怎麼過?不知道人生的意義?那種空虛感便油然而生,可留待自己探索,亦可與友人傾談討論。
當遇到身旁的人悲從中來,產生情緒強烈,並哭過不停,我們作為助人者,很想把他從困局和情緒中拉出來,但需留意我們的精神狀況準備好了嗎? 我們可有足夠的耐性聆聽嗎? 如果我們能夠準確地深度聆聽,的確可以讓對方得到紓緩和幫助,問題是我們也不知道傷心人何時才哭完?
Cinny不知道情緒發生了甚麼問題?因為一件事,觸碰了她心底的情緒爆發,一發不可收拾,她沒辦法處理,無法睡眠,對甚麼事都提不起勁,也曾懷疑自己是否患上憂鬱症? 經過專業的輔導,疏理情緒後發現她的創傷來自原生家庭,她感到生存可有可無、被拒絕、不被重視、無法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等等……
為何我有那麼多複雜的情緒浮現,說不出是甚麼情緒,又未能放下呢?人的大腦是有情緒記憶系統。你以為過去不開心的情緒可以忘記嗎?情緒是不會忘記的,會儲存在記憶中。 可嘗試在安靜時刻,尋找那種失落的源頭;然後,承認過去受傷記憶所帶來的痛苦,容許真實的感受浮現,跟人分享,用言語表達感受,相信可以慢慢走出傷痛。
這是一個怎樣的集體失落時代? 失去的反應稱為悲傷。面對失落,你有以下感覺嗎?震驚、悲傷、否認、絕望、焦慮、憤怒、罪惡感、孤獨、沮喪、無助、解脫和懷念等。 面對失落,你有以下的身體感覺嗎?胸口和喉嚨感到緊繃或沉重、噁心和胃部不適、頭暈、頭痛、身體麻木、肌肉無力或緊張、感到疲憊等。
這是一個集體失落的時代(Collective Grief)。當一個社區、社會、村莊或國家面對很大的失去、變化時,例如重大事件發生後,或會出現集體悲傷。 我們如何一起面對?情緒性消費、避難性療癒,例如:食東西、購物等只是短暫情緒舒緩、心理慰藉,始終帶不走情緒,有時久久未能釋懷,甚至帶來抑鬱或焦慮的症狀。
如何擁抱喪親的親友?疫情嚴峻,每天過百人離世,對喪失親愛的人,帶來沉重打擊!身邊也充斥萬般複雜的哀傷情緒、創傷後遺症等。假如自己的親友、配偶的父母也受感染離世, 自己心理、情緒該如何面對?又該如何關懷他們的遺憾感及悲慘回憶呢? 怎樣關心他們?如何擁抱他們、透過「療傷對話」得力?邀請你透過zoom對談,一起探討這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