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獎勵.獎賞

獎項.獎勵.獎賞

某日接到一通電話,說因為「告別塵世」的服務,一個來自馬來西亞女性機構「女人心世界」設立的「第二屆女人行表揚會/香港站」會頒一個「創業家獎」給我,這真的令我感到意外!我的服務太細又賺不了錢,實在不配。 今年大會主題是「勇敢如妳,悅己前行」,我誤打誤撞的闖進殯葬業,還算勇敢吧!

爸媽不是提款機(《智財教育—教導兒女智慧理財》系列之四)

爸媽不是提款機(《智財教育—教導兒女智慧理財》系列之四)

零用錢應按著子女的年紀而合理地增加,不過他們卻不能把爸媽當作是「提款機」,隨時索求,便隨時提供,這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父母不能讓孩子隨意取用金錢,這只會讓孩子不懂得「節約」、「價值」、「計劃」 和「延遲滿足」等重要觀念。

當孩子感到羞恥時

當孩子感到羞恥時

在管教兒女時、我們很容易用了「羞死人」、「羞家」、「丟臉」等字眼來責備孩子,或是著意地當眾責罰他,叫他受「激勵」而改過。原來這樣的怪責,會叫孩子產生羞恥感,質問自已:「我這個人為甚麼如此失敗?」這使他只關注自己的弱點和限制,害怕給別人拒絕、遺棄。

學習延遲滿足

學習延遲滿足

今天的人講求即時滿足、霎時衝動,談甚麼自制、節制、忍耐,實在不是潮流。難怪我們的孩子總是不明白為甚麼「先吃飽飯才去玩」,或是「做好功課才打機」,對他們是那麼的重要。孩子要管理情緒,實在離不開自制、意志和延遲滿足(delay gratification)的能力,這是邁向成熟和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讓孩子說出真心話(「堵住信二代流失的破口」系列之三)

讓孩子說出真心話(「堵住信二代流失的破口」系列之三)

為甚麼信二代容易流失?試問一個自小跟從父母返教會,決定放棄從小接觸的基督信仰,子女的決定,實在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為信徒父母,哪些是最容易闖進或掉落的誤區或陷阱?孩子在家生活,有沒有說真心話的機會,有沒有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跟父母分享呢?值得我們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