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可欣
父母總以為替孩子的人生路安排好一切,贏在起跑線上:上名牌幼稚園、中小學、甚至大學、選擇高尚的職業⋯⋯就是愛錫他們。Candice從前與兒子關係決裂,到如今「撕裂有時,縫補有時」(傳道書3:7),漫漫過程中領會到:「放手」,才是對孩子最無私的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好如初需要時間的。但急性子的Candice很希望一下子就能與兒子回復親密關係。「起初我和Maurice的關係的確改善了,但爭執還是時有發生,我被這種『進一步又退兩步』的情況困擾著。
我很傻的以為,當時只有15歲的兒子,若沒有我的照顧,肯定願意百分百的聽從我,所以最後我選擇了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後的覺悟
那三天,她離開了那個氣氛緊張的家,租住酒店。Candice以為自己的計劃可以令Maurice對她言聽計從,但結果卻意料之外。在離家的三天裡,兒子都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例如:可以自己煮食、自己上下課、不用接送等,令她明白到原來孩子是可以獨立,應該多信任他。
那寶貴的三天,讓Candice可以好好思考及整理在「反思對談」親子課程中學到的東西,甚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我一直以為為他安排好一切,幫他決定人生路要怎麼走,讓他贏在起跑線,這樣就是愛他,但原來無私的愛離不開「四大支柱」,就是信任、尊重、接納、真誠地對待孩子。」這樣的靜思,一下子把一直糾結著Candice的煩惱都解開了。
讓孩子活出自己
回到家後,Candice把「四大支柱」嘗試運用在與兒子的相處中,「首先要完全放下身段,作為母親不應該總是給兒子高高在上的感覺,所有事都要控制著。應該多溝通,詢問他的意願,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加諸於孩子身上,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除此之外,讓孩子「做自己」也是十分重要。
「我完全放手讓兒子做自己喜愛的事,讓他完全活出自己,尊重他的決定,相信他的選擇。」以他高中選科為例,雖然Candice希望他能向醫護界發展,但他對理科完全沒有興趣,所以她沒有迫兒子跟從她的意思,讓他選擇喜愛的科目。「因為我知道迫他做不喜歡的事,他會很辛苦,最後又會令我兩關係變差,這是很愚蠢的事,對雙方都造成傷害。」
鼓勵孩子探索人生路
由於事事都先從兒子的角度出發,兩母子之間的裂痕慢慢地修補了,關係也漸漸回復親密,互動亦多了,「Maurice今年已18歲,但仍然會像小時候般黐著我,例如我在預備晚餐時,他會在我身後把下巴放在我的膊頭上,看看我煮甚麼,然後偷吃一兩口。」這種甜蜜的互動,是以往Candice未曾想像過的。
最近Maurice中學畢業,對前路感到迷茫,未知要向甚麼領域發展,Candice便鼓勵他休學一年,不用急著繼續升學,可嘗試不同的兼職工作,慢慢探索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他無論選擇甚麼,都會有很好的出路。希望他不要害怕失敗,因為要有經歷才會成長。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在他身邊支持他,作為他的同行者。」(二之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