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聯繫

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家庭服務中心輔導員 蘇美儀

去年,香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一年,先是社會運動,繼而疫情來襲,造成社會和人心的改變。同樣,我的家庭去年也經歷了喪親的變化,令家庭有所改變。恰巧,幾名好友去年也同時經歷了喪夫、喪妻、喪父之痛,大家回看這哀傷的歷程也有所體會。

在哀傷的理論中,以往一直注重喪親者會經歷各種情緒變化及階段,如震驚、否認、討價還價、憂鬱,到最後便是接受的階段。經歷喪親的人士通常會遇到很多複雜的情緒,有憤怒、驚慌、憂傷、掛念、孤單等,有時又會失眠、哭泣、迷惘。

一名喪夫近兩年的姊妹分享現在偶然也有以上的複雜情緒,甚至腦中偶然浮現丈夫在睡夢中突然抽筋離世的情景。她哀歎道,這樣的情緒好辛苦,問要何時才可能完結?何時才能完全克服過來?沉浸在哀傷的歷程當中真的很辛苦,很折磨,如果在這過程中能夠找到適當的人傾訴,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相信會較容易過渡傷痛。

要走出哀傷真的不容易,因為逝者對於喪親者來說實在太重要,他們曾共同渡過一段又一段難忙及深刻的時光。半年前,經歷丈夫中年早逝的姊妹說,接受到死亡的事實又怎樣呢?每天見到他的物件都會勾起很多回憶,都會傷心。但她有一天在執拾作為傳道人丈夫的文件時突然發現多篇丈夫的講道文稿,她一一細閱講稿時,看到丈夫昔日在講壇上教導會友如何在困難中經歷神,與神同行,要對神仍然有信心等訊息時,彷彿就是丈夫提醒她現在處於艱難中如何抓緊神;彷彿丈夫就在身邊向她作出勉勵。此時,她豁然開朗,發現原來透過這些講稿,仍能與丈夫繼續聯繫,帶着丈夫的教導繼續走下去。  

能夠找到屬於你和逝者獨一無二的聯繫方式十分重要。雖然親人離開世界,但他與在世者過往的經歷、做人處事態度、教誨、美好的光陰等,都仍然存留於在世者的心中,無人能夠奪去。在世者如能帶著這些寶貴的東西繼續活下去,就彷如逝者在身邊一樣。

另一名友人現在仍把丈夫以往常彈奏的鋼琴留在身邊,並開始學起琴來,她每次彈琴,就感覺到有如與丈夫連結在一起,覺得輕省。 今天父親已離世一年時間,對於他過往的諄諄教導、待人處事的忠誠、勤奮及盡力地做好自己本份的教導,我將會銘記心中,能夠帶著這彌足珍貴的寶藏繼續活下去,正是我與他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