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扎根兒童牧養開始

林榮樹牧師/博士

我是一個「登六」(65歲了)但仍未登陸(岸)的半個老頭,因為我相信人生的學習是壯闊波瀾,學海無涯,唯勤是岸的。但我離前線青少年工作頗遠,肯定不是青少年工作的專家。雖然牧會期間,我堂會有四位全職青少年工作者;有一百位以上的青年人,而且自己的底子亦是學教育,與一般的中學校長有同等的學歷,故此對教會少年人事工也有些少認識。

時下不少教會都發生青少年事工熱與工人荒—求過於供,僧多粥少!相信不少教會都叫苦,感到青少年人(連信二代)也流失,擔心教會斷層,後繼無人⋯⋯雖然分析的聲音很多,但似乎轉換一個思想角度,或許能紓解一點點困擾。

首先讓我道出一種人的心態:容易焦點於自己「無」的,而忽略了自己「有」的 (亦似所謂的 Greener Pasture Syndrome);又有認為一個堂會應該各種年齡都要有,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誇張點說,認為事工要0到100歲都有才是俱全。但我們要問,較小堂會是麻雀嗎?麻雀要五臟俱全才能生存嗎?特別是較小堂會要這樣嗎?

做高質素兒童事工

較小堂會正正是不能「五臟」俱全,但卻是可以生存。以上所言,小僕認為較小堂會未必有足夠資源去俱全,然而,只需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而不是去尋找所「無」的,便能免卻自己去經歷不需要的沮喪!

此話何說何解呢?今天教會青少年的流失已有許多分析,小僕不必在此重複,但據我所觀察,流失卻是源於兒童工作做得不好。不少教會過去都是輕看兒童工作,主日兒童導師都是「Babysitting」似的,故此質素不高;導師捱著去做,兒童都悶著參加,到中學之年,他們羽翼已豐,悶夠了,便膽敢以腳「投票」,不去教會。當然,我不能以單因去以偏概全,但讓我再說,若然兒童工作做不好,中學人數就會凋零。這實在是問題與解決的所在。

假若「貴教會」很少青少年人,而你認為「該有」而去尋找對象,入學校得人, 重啟青少年事工,那你不如做好有質素的兒童工作,這樣一兩最多三年後,當他們升中,你就有年青人了!何患斷層,何患後繼無下一代呢?

有些教會總是要有青少年人,(這是為交帳給神?還是給人呢?)若果教會以美食及美玩為招徠,很可能得到較基層家庭入息少的子女,(不是說不應做基層,只是分析人的來源),甚至以此為成功了,以為是得人如得魚了。此外,又恐怕他們沉悶與流失,不敢多教聖經,青少年事工只是以娛樂為中心,務要留住年青人。這是青少年事工的目標嗎?

這只是小僕以一個外行人的一點觀察,盼望能拋磚引玉,從一個另類的思想角度,希望見到現實的一角,以致不必再在「混水中摸魚」了。

__________________

林榮樹牧師/博士

資深牧者及學者。在本港及北美牧會達30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名譽研究員、福音證主協會培訓事工講師;曾任「證主」資深事工顧問十多年、香港宣教會恩磐堂主任牧師、香港浸神教牧持續教育中心主任。

林牧師是教育學學士及碩士、道學碩士及美國三一神學院教牧學博士,於港澳多間神學院及基督教機構教授講道學、教牧學、佈道學、輔導及性格分析、教會行政及增長等課程。獲美國Biola University及加拿大Acadia Seminary客席教授榮銜。

林牧師是美國 PPI 授權的「泰氏(T-JTA) 性格分析」國際級教師及「MBTI 十六種性格透視」資深教師,教授「性格與個人成長」、「性格與教會事工」等課程;在婚前、婚姻及家庭輔導方面有深厚經驗,曾在神學院教授家庭事工,裝備牧者面對日益嚴峻的家庭牧養需要。

林牧師對支援教牧同工尤有負擔,多年來以「教牧同行小組」及「宣講研學會」(Preachers’ Club)方式與牧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