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明白你嗎?(「哀傷輔導與靈性陪伴」系列之四)
當一個人經歷失業,你表達關懷,送贈一句金句:「萬事互相效力」,人家當下情緒已夠低落,他聽後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聖經《約翰一書》提到,愛弟兄不在言語上,而在行為上;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姿態,或足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同行;只需要聆聽和陪伴,便可讓對方感受到你那份關愛。
當一個人經歷失業,你表達關懷,送贈一句金句:「萬事互相效力」,人家當下情緒已夠低落,他聽後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聖經《約翰一書》提到,愛弟兄不在言語上,而在行為上;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姿態,或足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同行;只需要聆聽和陪伴,便可讓對方感受到你那份關愛。
人被造的本質,是需要被明白、被看見、被聆聽、被尊重。父母有時太忙,手機不離手,眼睛只看著手機,忽略了孩子,以致孩子感覺沒有被人看見,家長不妨與家人一起吃飯時,放下手機,專注孩子,多聆聽,從眼神流露愛、肯定和鼓勵。
小孩嚎哭,常聽見大人說:「你喊乜鬼,咁少事就喊?」在大人眼中孩子是扭計,但小朋友是在流露情感,正在「講緊嘢」,大人聽得明白嗎?上帝造人,每個人都有情感,然而,我們活在沒有情感的世界,不容易隨時隨地流露人的情感。
面對死亡,人會經歷怎樣的哀傷階段?根據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e and Dying)一書提到的五個階段,也適用於面對摯親死亡,以及生命歷程中各種災難、突變、失去⋯⋯人必須經過這種哀傷或低沉,方能接受失去,並看見失去之後的好處,接受這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