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講座 ﹣性格不合,怎麼辦?
個人不同性格,是影嚮夫婦關係的重要因素。本講座將引用實際個案,探討如何從認識彼此的性格和有效的溝通方法,去了解配偶的需要,將有助夫婦減少衝突,在家庭作好榜樣,傳承下一代。
個人不同性格,是影嚮夫婦關係的重要因素。本講座將引用實際個案,探討如何從認識彼此的性格和有效的溝通方法,去了解配偶的需要,將有助夫婦減少衝突,在家庭作好榜樣,傳承下一代。
講員:伍德輝牧師 孩子邁向青少年期,心想脫離父母的「魔掌」,有同儕友伴,自己獨立成長;父母切忌過度照顧子女,需適時放手,給予空間,好好裝備他們,成為帶領者,日後才可在教會當家作主。
許多暴力行為的背後,是他們的腦子出問題嗎?《塑造好男孩-培育下一代男人》一書提到,青少年的情感生活無法滿足,引致「受傷的心靈」,引發連串的社會問題,情況令人不安。 甚麼是「受傷心靈綜合症」?
0-6歲是培育子女的黃金期,是建立愛與信的關鍵期,如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哪怕是輸在起跑線上?最後必贏在終點! 如何?怎樣?時間?技巧?兩位講員將以示範形式,並以孩子最愛的布偶作為教具,教授親子技巧,讓您親身體會當中可建立的親密與信任關係。
葛培理夫婦,完全以上帝和他們共同呼召為生活的焦點。夫婦二人都貢獻自己的才能,互補不足,令彼此長進。他活出真誠、謙卑、專注、信心、恩慈等生活見證。這講座讓你從他們在生活和事奉中所體現出的10個核心價值,學習如何諦造和諧堅固的婚姻,以及有效傳承下一代的祕訣。
《塑造好男孩-培育下一代男人》一書提到,處於青春期的男孩活在世界,就像在百老匯戲劇中的小孤兒所唱的:「生活實在是艱難困苦。」 為甚麼男孩子要以這種方式來互相威脅、折磨?「威脅、恐嚇的作用是透過恐懼把對方拖入同樣的無能中。
有研究指出:情緒影嚮我們康復。負面思維引致容易生病;只有積極的信念,生命感到滿足,可以加強身心的力量抗病。 只要你相信:我可以,我能夠,我願意。亦有研究發現,有信仰的人,患病痊愈的機率會較高。 生命最難的一段路 (3之3) 講員:張黃求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