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孩子的需要和慾望(「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九)

分辨孩子的需要和慾望(「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九)

甚麼是孩子想要的?甚麼是孩子需要的?有智慧的父母需要清楚界定這三項:權利、需要和慾望。 甚麼是權益?父母不能不給予孩子的,例如:受教育、隱私等,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父母不要老是偷看孩子的日記或電話,這會惹怒孩子呢!

用親密方式分享自己

用親密方式分享自己

女性對自己的感覺,與她一生如何被男性對待有很親密的關係。她若曾遭虐待、忽略、貶抑、鄙視、侵犯,甚或單單不被看重,她就不會看重自己。即使這等暴行並非出於她的丈夫,但因她曾忍受過這等事情,他仍會在回應丈夫時出現困難。我因而更要為妻子禱告……

將污點化為亮點

將污點化為亮點

一個可愛女子尋求協助,說她戀愛十多次也未成功,雖然每次認真的愛卻換來狠狠的痛,但她還是勇敢的在情路上一再嘗試,結果屢敗屢試,又屢試屢敗,最後她痛定思痛地說她不想再在這個「拍拖,失戀,再拍拖」的狀態中無限輪迴,很想透過輔導尋找出路。

當痛苦臨到孩子

當痛苦臨到孩子

在這個墮落的世界,痛苦是生命的一部份。但聖經讓我們確信,我們的禱告扮演重要的角色,使孩子遠離憂慮與困難。當痛苦臨到時,他們也能受到保護,讓痛苦成為叫他們向上的動力,而不是毀滅的力量。

不做金錢的奴隸(「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六)

不做金錢的奴隸(「培育子女的理財能力與品格」系列之六)

父母透過施予教育,可以教導孩子祝福別人的屬靈功課;透過工資教育,教導孩子忠心、知恩報恩;透過消費教育,教導孩子過簡樸生活;透過信用卡教育,教導孩子避免轄制的功課;透過投資教育,教導孩子信靠上帝;透過遺產教育,教導孩子自強不息;透過生命教育,教導孩子做一個忠心良善的管家。

《白日之下》放映會

《白日之下》放映會

電影《白日之下》,根據香港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新聞社接獲一宗線報,偵查小組為揭露殘疾院舍監管問題,記者曉琪(余香凝飾)潛入院舍,揭發日光之下的真相。當晚更邀請到導演/業界老手到場與觀眾對談。 對象:你與照顧者、師友領袖/關顧弱勢社群/長者工作者